- · 档案管理版面费是多少[05/09]
- · 《档案管理》投稿方式[05/09]
- · 《档案管理》期刊栏目设[05/09]
身边的榜样丨一名老兵的别样坚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来源: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你用不到档案时,这或许只是一堆纸;当你用到档案时,这就是一个宝。”胡继东向记者讲述了他遇到的一次市民求助。 “无米”也要做饭,凭借在部
【来源: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你用不到档案时,这或许只是一堆纸;当你用到档案时,这就是一个宝。”胡继东向记者讲述了他遇到的一次市民求助。
“无米”也要做饭,凭借在部队时养成的不服输劲头,胡继东早来晚走,中午不休息,用了3个月时间,一架一架、一盒一盒、一卷一卷地整理,直到卷宗摆放整齐、标识清晰、案号有序。
每到季度末,他都会一遍又一遍逐个部门打电话“催收”案卷,提醒干警们及时归还,直到案卷归档为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孩子也没这么用心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你们愿意‘多做一些,多走一步',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因为你们,疫情下的春天更温暖了一些。”这位律师后来在感谢信中写道。
在徐州中院近550平方米的档案库房里,灰色的档案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暗黄色的卷宗,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每个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这里,也是档案管理员胡继东坚守的工作岗位。
于是,胡继东耐心向老人询问细节。每回忆起一个细节,就将检索范围缩小一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找到老人所需要的卷宗资料并当场复印。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提高查阅卷宗的效率。
两年多的档案管理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但胡继东已有了自己的感悟,“档案室的工作不光要做好案卷的收集、整理,更重要的是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实现档案价值,变‘纸档案'为‘活信息',服务审判执行和其他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27年军龄的团职军官,胡继东转岗法院档案员后,面对新岗位新任务,他以一颗匠人之心投入到繁琐细碎的档案材料中,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抽丝剥茧、化茧成蝶,成为同事们赞誉的“档案最强大脑”。
“虽然精力有限,但我要尽全力履行职责,把档案工作做精做细。”胡继东经常这样解释他的“拼劲”。
转业前
一份份生效的判决、封印的文书、定格的照片,静静展示着徐州中院自成立以来所发生的事。每一幕历史的重现,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法院档案工作者的踏实勤勉、兢兢业业。2019年11月,“接力棒”传到了当年48岁的胡继东手中。
VS
务实为民:做服务百姓的“示范者”
放下电话,胡继东就紧急启动应急程序,迅速调度。考虑到路途遥远,疫情防控情况下该律师无法到场查阅,他在不违反档案使用规定的情况下“特事特办”,在审查调档手续后将电子卷宗刻成光盘邮寄给这位律师。
胡继东的“拼劲”让徐州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顾庸十分担心,知道老胡血压不稳的他特别叮嘱道:“老胡,你以后要是加班,必须告诉我一声。”
不忘初心:做爱岗敬业的“排头兵”
对于档案借调管理,胡继东也一点不含糊,不但建立了手工台账,还制作了电子表格方便快速检索。每个来档案室借调案卷的人,都要在台账上逐一写清借调人、借调时间、借调案号和借调用途,缺少一项,他都不会放过。
2020年9月,徐州中院组织对原九里法院档案进行搬迁,统一存放在原九里法院改造的档案库房保管。彼时,经过近十年的档案利用,存放九里法院档案的纸箱大都破损,档案存放无序。
2020年3月底,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打来电话,申请查阅一件二审案件卷宗材料。电话是胡继东接听的,从电话中,他能明显感觉到该律师焦急的心情。
忠诚尽责:做耕耘不止的“老黄牛”
转业如转战,置身新环境,就要尽快熟悉“战位”,时刻准备出“战果”。
为了解决档案库房涨库问题,胡继东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形成将利用率较低的部分老档案进行搬迁并对库房进行扩容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建议被采纳后,胡继东一边忙着接收、上架等档案日常工作,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带头进行档案的整理扫描、装箱编号、清点核对,最终将十余万册档案安全有序地搬迁到库房,解决了档案室零容量的大难题。
进入胡继东的“片区”,有着严格的程序,不能随便触碰档案是“铁规”。胡继东介绍,根据档案管理要求,档案室要做好防高温、防火、防潮、防鼠、防虫等,除湿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设施一应俱全,基本保持夏不热、冬不冷。
文章来源:《档案管理》 网址: http://www.danganguanli.cn/zonghexinwen/2022/080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