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档案管理版面费是多少[05/09]
- · 《档案管理》投稿方式[05/09]
- · 《档案管理》期刊栏目设[05/09]
身边的榜样丨一名老兵的别样坚守(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不久前,一位老人来到中院,希望能够调取到一份存放于上世纪50年代的离婚卷宗中的案件材料。但由于年代久远,老人只能提供原被告姓名,无法准确提
不久前,一位老人来到中院,希望能够调取到一份存放于上世纪50年代的离婚卷宗中的案件材料。但由于年代久远,老人只能提供原被告姓名,无法准确提供案号。接到老人的信息后,胡继东调阅档案系统发现重名重姓的案件有很多,一一排除显然不可能。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胡继东说:“作为一名军队转业人员,来到法院,做不了什么大事,那就做点小事。”说这话时,他正在和同事推着工作车,将一批刚收到的案卷分门别类地放置在密集架中。
摄影:赵帅 谭歌
看到忙着查询而没顾得上吃午饭的胡继东,老人激动地握住他的双手:“没想到能遇到这么负责任的同志,本来我是觉得时间太久远,抱着碰一碰运气的想法来的。”
来到档案室,有着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胡继东当时就暗自下了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把档案工作作为自己的“分内事”“家里事”,就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我还记得过道里堆放的都是档案,胡继东带着我们几个人,一卷卷整理、登记、标记,直到6000多盒档案装箱归纳完毕。”时至今日,吴芳芳依然记得当时的忙碌场景。
数据统计,徐州中院平均每个工作日归档的案卷近200册,接收、整理、上架,接待档案查询、条线业务指导等等,每天忙得像个陀螺。由于经常翻阅、搬运和摩挲卷宗,胡继东每年都会磨破几十副橡皮手套。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关系的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解决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在徐州中院,档案室的老胡“爱档如命”是人尽皆知的。每次接收同事归还案卷时,他都要仔细检查、严格把关,从不懈怠。在常人看来,最简单的卷宗排放,他都要制定出明确细致的流程,防止一旦放错位置,为下一步调卷带来麻烦。
当时,档案室仅有胡继东和同事吴芳芳两人,既要保证档案室正常运转,又要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好,人手显得特别紧张。
一直以来,胡继东始终坚持将档案室变成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的“窗口”。一位上海律师发来的感谢信,就能很好佐证他的坚持。
“我加班不是给别人看的,我关起门来整理卷宗,良心看得见,党性看得见,谢谢领导关心,我会注意身体的!”胡继东说道。
在徐州中院诉讼服务大厅,前来查询档案的市民提出申请后,即可通过大厅的自助档案查询系统,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序号,检索到所要查询的档案。
转业后
作为一名脱下军装,从一个战场走向另一个战场的老兵来说,胡继东在这块新阵地上,又有着什么样的别样坚守呢?
文章来源:《档案管理》 网址: http://www.danganguanli.cn/zonghexinwen/2022/0803/380.html